146章 太后呢来宣战了(第2页)


    这里的人,之前只是听传言里,讲过大明最近活动的情况,结果亲身看到,现人家连做饭都这么高级,立刻决定也要加入进来。
    他们给朱允炆等人提供了食材,请他们帮忙处理。
    连他们推荐的餐具,也一并接受了。
    毕竟这帮人看起来就很会做饭,那人家推荐的配套工具和礼仪,肯定也是有道理的。
    这边的村民都很穷,原本连餐具都凑不齐,别说什么礼节了。
    汉斯家里是个贵族,比他们的情况好一些——当然,按他的说法,贵族其实也好不了哪去,同样没有什么餐具。
    他当年,也参加过大贵族的宴会,但就算那种场合,也只有最有钱的贵宾能用一下像样的盘子、杯子之类,其他人一般就是拿个木碗,装下粥了事。
    这些木头碗和杯子,都经常不够用,需要大家共享,轮流传着喝。
    当然,还有个偷懒的办法,就是直接用干透的面包当盘子。
    这种做法相当普及,甚至在国王的宴会上都能见到,毕竟这东西,硬得也和木板差不多了……
    各种刀子,是餐桌上的常客,因为这东西日常也经常要用,大家还是都会准备的。
    至于叉子之类,这个时代大概只有意大利地区,以及东罗马故地的希腊和小亚,才能见到了。
    从农夫到国王,大家都是直接下手抓的,甚至为此,产生了一套使用哪个手指头、以及如何使用的宫廷礼仪,来把贵族和平民区分开。
    在朱允炆看来,这就显然过于寒酸了。
    哪怕要饭,至少也有个破碗,有双筷子吧?按理说,陶碗是远古时代的技术,筷子则干脆就是两根棍,都没有多少门槛,也不知道是怎么做到连这都没有的。
    大家的日子确实穷困,但基本的体面和尊严还是要有的。
    这种情况下,不去想办法解决餐具问题,反而琢磨哪个指头抓饭更高贵,已经穷酸到了滑稽的地步了。
    为此,他很早就从罗马引进技术,找了块合适的地方,烧制陶碗。
    另外还推广筷子的使用,提倡大家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开始,接受教化,让自己文明起来。
    这次匆忙逃跑,没法携带餐具给大家,但筷子这东西,哪儿都能做。
    所以,到这里之后,他们也很快教大家如何使用了。
    “哎,这回有点狼狈,我刚做的旗子丢了,还有那些仪仗什么的,也全找不到了。
    不过还好,最后好歹是把这铁锅抢出来了。”
    朱允炆感慨道:“这东西可不简单,没有它,很多菜就不好做了。
    这样一来,都不知道怎么和当地人打交道。”
    “上次没带锅,您做的那个汤也不错啊。
    西吉斯蒙德的宴会上请来的厨师们,都没人能做得这么好吃。”
    汉斯说:“而且,我是真没想过,还有这种讨巧的办法,能把普通食材也处理得这么好。
    我觉得,这才称得上是真正高的技艺啊。”
    “那也不是我的技艺,是我小时候在大明见过。”
    朱允炆忍不住回忆起来:“那会儿,爷爷非要我们吃这种民间廉价食材做的菜汤,还不准我们往里加东西。
    不过,大家其实还是更想吃好的,所以就都设法钻规定的空子,让厨师想办法,怎么改善口味。”
    “我也是那个时候,听御厨介绍过这些工艺,正好了解到了。
    没想到,跑到这边之后,真有用得上的场合了,所以还专门花时间,用本地材料复原了一下。”
    “这边的穷人日常就是吃乱炖,哪怕贵族,其实也没有什么菜式可说。”
    汉斯评价道:“您太谦虚了,您估计不知道这些菜,在我们这边有多大意义。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