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拜见李斯


    李斯的府邸靠近宫城。
    一方面彰显这位国君宠臣的地位尊崇,一方面也因为这里距离宫城更近,方便秦王政随时召见。
    李斯是楚人,但是在楚国只能担任一个小吏。
    来到秦国以客卿身份逐渐进入到秦国的政治舞台,在政治上,与其说是秦始皇制定了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这些政策,不如说这些政策都是李斯提出的。
    李斯也特别热衷在秦国的一切事物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秦权(砝码)、石鼓文和各地记载秦王政功绩的碑文,大多是李斯起草和书写,流通天下的半两钱,钱上的“半两”
    两个字,也是李斯的亲笔。
    在这个时代,秦王政的权威震慑天下,而天下文事,一多半都留下了李斯的痕迹。
    这本来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习惯,但是多年来,秦王政对此并无什么意见。
    也许是因为身为国王,认为自己的权威来自于上天和血脉,并不介意一个助手在具体事务上日益增加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这个时代还缺少君权和相权斗争的先例和经验,李斯还没有足够的见识,意识到自己聚拢权柄的危险。
    张诚携带着公孙尼子给自己的介绍信,前往李斯的府邸拜见李斯。
    门房看到是个小童,不以为意,但是仍然将木简传入府内。
    不久,,就有属官出来引导张诚进入府邸。
    李斯的府邸安静的怕人。
    仆役、侍卫、属官都在廊下的阴影里,看不清面貌。
    每个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
    一切人的行为都围绕着这个府邸中最有权力的人在运转。
    李斯的书房开敞宽阔,身后的木架上堆满了竹简,据说秦王政每日要阅读上百斤的竹木简,李斯的工作量只比秦王多,不会更少。
    毕竟管理一个国家,大量工作都需要通过书面的文件来进行,了解地方工作情况、写出批示、安排政务运转。
    文字就是力量。
    在这个时代最懂得文字力量的,就是李斯。
    李斯是天下一流的书法家,一手小篆圆熟优美,成为天下的典范。
    “是上郡的张诚吗,你先坐一下,我写完这卷书简就和你说话。”
    李斯瞟一眼张诚说。
    就有人把张诚引到客位上跪坐下。
    张诚一点不喜欢古人这种跪坐的姿势,但是在咸阳,在这种大人物面前,就不得不保持这种长跪的姿势。
    仆役们给张诚的几案上摆上小点心。
    张诚并没有去碰。
    李斯是一个身材颀长,英气勃勃的中年男人,留着漂亮的须。
    李斯在几案后端坐,身体挺得笔直,一点看不出疲惫倦怠的神色,一手展卷,一手持一支蒙恬笔,细致的书写着什么。
    阳光从厅门射进来,落在几案之上,李斯浑身似乎在着光。
    张诚静静的等待着李斯写完手中的竹简。
    这一刻觉得李斯专注的样子很好看,很儒雅。
    和自己心目中那种古代隐士高人的形象完全吻合,但是他知道,面前这个男人并不是一个真正儒雅的隐士高人。
    如果说远在上郡的公孙尼子专注礼仪和音乐的研习,身上有自然而然的隐逸气质,眼前的李斯,在儒雅外表之下,则充满了对权势的欲望。
    为了保有在秦国所获得的权势,冒着被驱逐的风险,李斯写下着名的《谏逐客书》,阐述外来人才对秦国展的重要性;同一个李斯,把自己同门的法家理论家韩非投入监狱,迫害致死。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