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o章 息壤\治水


    “”
    “你是说,彝族传说中的第四批人,很可能对应炎黄和蚩尤大战?”
    阿瑶敏锐地捕捉到了付琼的言外之意。
    付琼既没肯定,也没否定。
    这毕竟只是他基于零碎线索的联想,上古时期缺乏文字记载,也没有历史考据,很难找到确凿证据。
    她沉吟:“或许,我们可以顺着这个思路继续探索。”
    “今天林涧讲的彝族神话,与我们六门的记载有很多相似之处,”
    付琼分析,“甚至细节多,他们的版本似乎更具有更科学性,特别是两性繁殖这个点。”
    她进一步解释:“你注意到没有,他们的造人过程呈现明显的阶段性进化特征,这和自然展的规律高度吻合。
    分批造人的设定,就跟生物进化一样,为了适应地球环境一步步更迭演化。”
    “你看过《山海经》吗?”
    付琼突然问。
    “没有。”
    阿瑶摇头。
    对她来说,这种晦涩难懂的古籍,她连翻开的兴趣都没有。
    付琼继续说:“《山海经》里记载了体型各异的族群,其中有巨人也有小矮人。”
    “比如,《海外东经》中提到的北方大人国,人们体型巨大,坐着能削制船只;《大荒南经》中记载,东海之外的大荒中,有被称为靖人的小人国,身高只有3o厘米的靖人,他们动作敏捷,身体灵巧。”
    阿瑶越听越觉得神奇:“洪水、火灾、造人、巨人、小人……这些元素在不同神话中反复出现,互相印证,看来并不是空穴来风。”
    “说到这个,”
    付琼非常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话题,“就像我之前讲的夏朝,虽然缺乏文字实证,但它很可能是真实存在。
    作为链接龙山时代的部落联盟,与商周得成王朝的过渡期,夏朝完成了从禅让制过渡到了‘家天下’的转变。”
    “而大禹治水的传说?”
    阿瑶立即会意,“正好对应彝族神话中灭世洪水,以及随之而来的部落战争?”
    但造人和人傀,根本扯不上啊!
    阿瑶依旧困惑:“你的意思是,人傀可能是某个特殊族群,而这些蛛丝马迹都能和造人传说相互印证?之所以没有记载,是因为这一切可能肇始于夏朝?”
    “只目前只是推测。”
    付琼谨慎地补充,“不过你现没有,夏朝就像个分水岭,自夏朝之后,所谓的神族逐渐消失殆尽,人类完全进入两性繁殖,生死轮回的常态。”
    “而人傀这种不生不死的存在,自然就被排除在正常秩序之外。”
    她突然反问:“还记得六门典籍记载的那场洪水吗?一场大洪灾之后,尸横遍野,再之后或许就有了人傀?”
    阿瑶顿时豁然开朗。
    这个情节和林涧讲述的彝族神话如出一辙,一场灭世水灾之后,人们开始了两性繁殖。
    更惊人的是,这个母题跨越不同文明:西方浑水灭世之后,他们制造诺阿方舟避难;彝族人躲进葫芦里避难;汉族则是大禹治水,划分九州,疏导河道。
    “关于大禹的父亲,《山海经》有个耐人寻味的记载,是大禹之父鲧盗取天帝的‘息壤’治水失败,被处死在羽山,而大禹子承父业完成了治水大业。”
    阿瑶立即接话:“这个我知道。
    就是那个能自行生长,永不减耗的神土?”
    “没错,”
    付琼赞许地点点头,“《淮南子地形注》里明确记载,大禹继承了息壤后,用它之力洪水和塑造山川地貌。”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