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制使钦差(第3页)


    且不说其他,单就这其型古朴,釉裹全器更是一个堪堪的难得。
    自绍圣年间一经出世便被世人惊为天物。
    而当今官家且独爱青瓷,此物便是颇得那圣心,且有诗赞曰:
    “雨过天青云破处,着般颜色做将来。”
    于是乎,自建中靖国始便定那“天青釉”
    为岁贡。
    不过这世人皆赞这“天青釉”
    却因其工序繁杂且是极难烧造之物。
    自灌泥制胎,调釉入料,到入炉烧造,这夯里琅珰一套下来,工序竟达七十二道之多。
    又因炉火、气氛几不可定,而致窑变不可控。
    自烧造,便有得一个“入窑一色,出窑万千”
    之说。
    如此工序繁杂且火、窑不定,使得这天青之釉色几无定数可循。
    以致这汝州之野纵有炉火百里相连,汝河两岸窑炉百座,若得之便是要焚香祷告,三牲供奉,以求天成。
    那位问了,这汝瓷天青釉的烧造就这么难麽?
    难?哈,岂是一个难字了得!
    这玩意?那可是经“八百年不可复烧”
    玩意儿。
    这话还是清朝人,到得当下便千年已过矣。
    也就是说自宋以后,此物便再无人烧造?
    不是没人烧,好玩意儿谁不想要?宋元一直到明清,民国,乃至到现在,一大帮人都在绞尽脑汁的复烧,那是压根就烧不出来。
    也别说宋以后,龙泉窑烧的东西和汝窑出的玩意儿同属宋,那区别大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即便是现代人用现代的工艺也只能烧出来汝瓷的卵青釉。
    天青釉,这等高级玩意却是复烧不出来的。
    即便是仿了那天青的釉色,却再无“星光稀”
    。
    要能烧得出来也不至于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
    在香港苏富比能拍出一个近三亿港元的天价。
    真正的“天青釉”
    全世界的博物馆、收藏家手里算上残片拢共了也就七十八件。
    回到书中。
    此番贡上又有祭天、地之礼器在内,这瓷贡烧造便又是一个难为。
    只因自大观三年起,祭天一应物品必循那王黼所上书之“新成礼器”
    所示。
    又有上位“凡造养器必先修祭器。”
    之言。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