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用命(第2页)


    此刻,城内的孙原正坐于厅堂之上,眉头紧锁,心情复杂,听着那嘹亮的呐喊,他不禁皱了皱眉。
    那些从流民大营中传来的声音,犹如一股汹涌的潮水,撕裂了他心中一直维持的平静。
    而就在这时,郊外的李历,作为流民大营民事主官,也在他的一众幕僚陪同下,听见了那些士兵们的呐喊,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
    “必胜……”
    李历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他是流民大营的负责人,见过董卓的种种手段,也清楚流民兵中那些浑浑噩噩的面孔。
    然如今,董卓所布下的局面,却似乎远比他预想的更加复杂和危险。
    流民大营外的酒肉,早已成了董卓的一张巧妙的网,每一块肉、每一杯酒,都是他精心布局的一部分,吸引着一个个心怀不满、无依无靠的流民投身其中。
    酒肉之外,董卓更是以巧妙的言辞和鼓舞士气的方式,激着这些士卒内心的竞争心和对胜利的渴望。
    然而,这并非只是简单的军营宴饮那么简单。
    大营中,不止是酒肉的丰盈,更有一种不可言喻的力量在滋生。
    这些刚刚入伍的流民兵,不论他们的身手如何,是否能在沙场上立下赫赫战功,至少此刻的他们,都被一种狂热的情绪所包围。
    那股情绪,如同一团火焰,在酒气的笼罩下越烧越旺,激了他们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欲望和力量——渴望力量、渴望胜利、渴望一场改变命运的战斗。
    “必胜——必胜——”
    那声音响彻云霄,回荡在邺城郊外,也传入了董卓的耳中,令他心头微微一震。
    此刻的他,站在营帐之上,神色阴沉而坚决,心中早已有了决断。
    无论如何,这支新组成的军队,虽然远远不及他麾下的精锐,甚至连卢植留下的三万大军都未必能与之匹敌,但董卓却深知,这正是他的一次机会。
    即便这两万乡勇的战力薄弱,无法与强敌抗衡,但他清楚地知道,战斗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眼前的胜负,而在于如何通过一场战斗,激士兵们内心的热血,最终凝聚成一股无法阻挡的力量。
    董卓望着身边的几位军司马,沉声说道:“本将决定开战,必需借孙原魏郡的兵力与张鼎校尉的虎贲营一同支援。
    流民大营之外的这些士卒,虽然尚不成形,但一场战斗,足以磨砺他们的锐气,若能得胜,士气必定高涨。”
    李傕、郭汜、杨定、樊绸等几位军司马都是和董卓在西北边疆多年鏖战的武人,自然知道董卓想要什么。
    那些儒士文官看不起他们这些从底层士卒一刀一刀砍出来的军职和地位,他们又何尝看得起那些在朝堂上、州郡中指点江山的他们?
    董卓要军功,卢植下去了,皇甫嵩和朱儁还在中原,如今北境能指望的就是他董卓,他不仅要卢植的兵力,还要孙原和张鼎的兵力,要尽揽大功于一身。
    孙原的脸色微变,虽然心中有万般不愿,却无法回绝董卓的命令。
    与此同时,邺城内的李历也在接到命令后,微微皱眉,心中泛起一丝难言的焦虑。
    虽然他是孙原的下属,管辖流民大营的民事,心底却隐隐感到,这一场注定会燃起的战火,可能会带来无法预见的后果。
    命运的棋盘上,每一步棋,都带着不可逆转的暗流,而这盘棋,已悄然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
    大汉光和八年六月,东中郎将董卓督东中郎将营三万五千人、北中郎将营三万人,并调张鼎虎贲营六千人,攻击巨鹿郡黄巾军。
    征魏郡、清河国、安平国、赵国四郡国民夫二十万。
    董卓所调动的东中郎将营与北中郎将营,便是进攻的中坚力量。
    这两支大军自北自南包抄,分别由董卓、宗员直接指挥,形成对巨鹿郡的双重包围。
    董卓心知,黄巾军近在咫尺,若出奇不意,必能令其措手不及。
    至于张鼎所率的虎贲营,负责压制广宗、广平的黄巾军前锋,将敌人主力逐一逼退,分散其注意力,消耗其有生力量。
    尽管张角因闭关修行,未曾亲临一线,但黄巾军的将领们并不因此放松警惕,尤其是张宝、张梁等人,都在时刻筹谋反击之策。
    尤其是在得知董卓大军调动,黄巾军各路渠帅即刻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
    巨鹿郡,巨鹿县。
    黄巾军的高层将领齐聚一堂,气氛紧张而凝重。
    外面的战鼓声轰鸣,战火已在四周蔓延,而这间简陋的帐篷内,气氛却因一场紧急商讨而愈加压抑。
    帐篷的中央,张宝坐在主位,双眉紧锁,神情焦虑。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