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朱标才是最合适的接班人(第4页)


    这并非是朱云峰自己的见解,而是有历史根据的。
    比如“文景之治”
    “昭宣中兴”
    “开元盛世”
    “仁宣之治”
    等等都是这个道理。
    即前面的皇帝一直在打仗,导致国力空虚,百姓弊病,后面的皇帝就采取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国家出现盛世的局面。
    包括永乐盛世朱棣南征北战,耗费大量国力,但实际上也一直在大力展农业,兴修水利,疏通大运河,减轻税负,算是一边打仗一边休养,才让国家没有崩溃。
    直到明仁宗和明宣宗在位期间停止战争,专注于展才算是让大明的国家真正强盛。
    “仁宣之治”
    也被公认为是明朝国力最强、政治最清明的时期。
    如果不是朱祁镇带着大明几十万精锐在土木堡不战自溃,让大明由盛转衰的话,这样的盛世或许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而朱标的施政纲领其实和明仁宗跟明宣宗差不多,都是主张国家休养生息,展国力为主。
    他上位更能尽快恢复国力。
    尽管朱棣打下很大疆土,但却属于锦上添花的范畴。
    因为朱元璋时期,明朝的版图就已经非常大,达到了722万平方公里。
    朱棣主要打下的是东北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为奴儿干都司,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
    其次是越南北部和半个缅甸,面积大概在60万平方公里左右。
    最后就是南洋的旧港宣慰司,22万平方公里。
    这些地方在当时抵抗力已经较弱,并且大都是羁縻统治,实际控制很少。
    只要国力上去了,除非遇到朱祁镇这样的废物,不然换一个平庸皇帝,基本上都能做到,甚至会更加简单。
    所以站在客观角度看,如果朱元璋的继承人是朱标,那么明初就会迅进入国力恢复阶段。
    以朱标受所有人的支持的情况下,朱元璋也不会大肆杀淮西勋贵,保证那一批能征善战的明初武将还存在。
    如此国力上去了,武力也能够得到保证,开创的盛世未必比朱棣差,甚至可能会跟好。
    朱棣打下的这些版图,朱标时期一样也能做到。
    因此以史为鉴,正确看待问题的话就会明白,朱标为什么会被公认为是朱元璋最好的接班人。
    就在于他的政治地位,施政纲领,注定了这一点。
    并且最重要的是。
    朱元璋和朱棣父子为明朝灭亡埋下过祸根。
    唯有朱标上位,是可以把这个祸根给处理掉,从而延缓大明王朝的衰亡。
    因而综合种种,客观判断,以汉代的文皇帝做参考的话,朱标一定比朱棣更适合下一任皇帝。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