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陛下的恩情还不完(第2页)


    因为朱云峰现,不仅仅酒店、商场、小区、停车场、车队之类用对讲机,工地也用。
    所以光对讲机他就买了十多万部,大半都送去大明了。
    洪武十四年九月,即将入冬。
    今年南京城的人口大幅度提升,从去年的三十万,涨到了五十万。
    城内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也开始进行大规模修筑。
    包括重新规划调整街道,修理道路,架设电线杆,慢慢通电灯。
    房屋建设倒还是跟原来一样,并没有大建楼房。
    倒不是材料不足。
    事实上水泥厂、砖厂都已经在建,位于南京的钢铁厂也已经投入生产。
    在解决了火力电的技术问题后,武安钢铁厂和南京钢铁厂同时开工,基本的水泥、砖头、钢铁等工业建材已经足够使用。
    但建楼房没意义,人口本来就少,还建楼房。
    何况楼房也需要技术熟练的农民工,并不是毫无技术含量。
    所以步子依旧得慢慢来,至少得南京城里人口比较多的时候,再进行大规模重建工作。
    今天上午,朱标视察了缝纫机厂。
    在上半年粮食丰收之后,朝廷决定改稻为桑,展经济作物,提高纺织业展。
    朱云峰那边进了大批缝纫机过来,在洪武朝设立纺织工厂培养女工。
    最近新疆棉花产量又大涨,朱云峰收购了大批送去大明,制作出一件件棉衣以及棉袜棉鞋,用于军队打东北用。
    据说眼下初冬都还没到,大兴安岭那边已经是被冰雪覆盖,要是没有御寒衣物,打到辽东就不错了,不可能打得到后世吉林以及黑龙江那边去。
    当朱标从纺织厂回来的时候,正看到朱元璋与朱云峰他们在乾清宫里开会。
    见他进来,朱元璋说道:“来得正好。”
    “父亲是决定出兵了吗?”
    朱标问道。
    之前朱元璋就打算出兵纳哈出,但战前的准备工作肯定要做。
    包括士兵武器装备,衣服鞋袜,粮草军需等等。
    如今过去了两个多月,应该是差不多了。
    “嗯。”
    朱元璋喜笑颜开道:“不错,你来看看。”
    朱标走过去,看到一份地图。
    不是古代地图,而是现代的一份卫星地图打印本。
    上面标注的是大明以及周边形势。
    显然是朱云峰找人定制的,只是大体准确,细节应该不准。
    因为此时还没有划分国境线,双方的边境线是随时在变的,只不过往往是大明在往外打,大明的变化比较多而已。
    “纳哈出据金山。”
    朱元璋指着纳哈出的据点,为后世吉林双辽市一带说道:“此地周边地形平坦,适合行军。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