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我们这片土地的爱情


    《京城文学》编辑部。
    办公室里,王安忆心不在焉,构思着自己那篇尚在襁褓的“寻根”
    文学。
    她平时是弹性上班,一周去两三次编辑部,除了完成稿的任务,剩下的时间便都用来创作。
    这是王濛特批的。
    在王濛的管理下,《京城文学》一直实行的就是这样的模式。
    弹性上班。
    因为王濛觉得人文社的老太太韦君宜有句话说的特好:
    “编辑不在于你在办公室坐了多长时间,而在于能够用有效时间编辑出版了多少好书。”
    王安忆坐在桌前,握着笔,在手稿的格子纸上涂涂画画。
    她写作习惯便是如此,看过她手稿的就知道,她会把手稿涂抹的乱七八糟,用各种线条勾画和修改,一眼看去,像蛛网一样密密麻麻。
    在后世,她那《长恨歌》的手稿,被人戏称为是编辑的“长恨歌”
    。
    [
    刚止住的哭声又起来了,大沟的水哭皱了,荡起了微波。
    把那坟影子摇得晃晃的。
    天阴阴的,要下似的,却没有下。
    鲍山肃穆地立着,环起了一个哀恸的世界。
    ]
    在稿纸的一个角落,王安忆改出这么一段,念了两遍,自觉得意,便扬起脖颈,看向章德宁的方向。
    因为都是女人,外加都是组的编辑,王安忆和章德宁混的很熟。
    她带着一丝欣喜,想把这段拿去给章德宁评鉴,却见章德宁泪眼婆娑的抬起眼睛。
    “德宁,你这是”
    王安忆错愕,瞥了眼章德宁桌上铺开的杂刊,马上明白过来,章德宁这是看文章看哭了,这让她整个人都愣住了。
    虽然说编辑们看到喜欢的书稿,各种反应都会有,这很正常,但章德宁已经是一名工作多年的老编辑了,在文学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抗性,相对来说不是太感性,像这样看哭还是很难啊。
    “德宁,你还好吗?”
    王安忆小声问了一句。
    章德宁抹了抹眼泪,没有说话,平复着自己的心情。
    王安忆掀起桌上的杂刊瞥了一眼,1982年第6期的《人民文学》。
    “什么这么感人?”
    “江弦在《人民文学》的新稿子”
    章德宁声音哽咽的回答。
    “江弦同志又新稿子了?”
    王安忆吃了一惊。
    更让她吃惊的还在后面,因为章德宁补充说,江弦了一部中长篇。
    王安忆懵了。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