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历史记忆 历代帝王庙


    北京,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
    在其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上,坐落着一处极具历史意义的古迹——历代帝王庙。
    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好奇,我踏入了这片神秘而庄严的圣地,开启了一场探寻历代帝王庙的奇妙之旅。
    远远望去,历代帝王庙那宏伟的建筑便映入眼帘。
    巨大的红影壁,正中有琉璃团花,四角有琉璃岔角,虽与庙门隔着一条马路,但依然彰显着它的庄重与气派。
    这影壁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o年),长324米,高565米,厚135米,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散着独特的魅力。
    它仿佛是一位沉默的守护者,见证着这里数百年的变迁。
    走近庙门,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的庙门面阔三间,进深95米,门外设八字墙,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遥想当年,这里曾是皇家祭祀先祖的神圣之地,只有在特定的祭祀日子,皇家和随行官员才能通过庙门至影壁之间东西各建的牌坊下进入,而百姓只能从影壁后面的门洞绕行。
    可惜上世纪五十年代扩建马路时,牌坊、畔池、石桥均被拆除,只留下些许历史的痕迹,让人不禁感慨时代的变迁。
    踏入庙内,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院落,古柏参天,环境清幽。
    这些柏树仿佛是历史的见证者,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院子的地面铺设着古朴的石板,每一步都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主殿景德崇圣殿更是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
    “景仰德政,崇尚圣贤”
    ,单是这名字便透露出无尽的敬意。
    大殿重檐庑殿顶,四面坡,双重檐,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取“九五之尊”
    之意,彰显着帝王的威严。
    殿柱6o根,皆为金丝楠木,散着淡淡的幽香,那精美的雕刻和彩绘,无不展现着古代工匠的高技艺。
    大殿中共分七龛供奉了188位历代帝王的牌位,位居正中一龛的是伏羲、黄帝、炎帝的牌位,左右分列的六龛中,供奉了五帝和夏商两周、强汉盛唐、五代十国、金宋元明等历朝历代的185位帝王牌位。
    站在大殿内,仰望着这些帝王牌位,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上的各位帝王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
    他们曾是这片土地的主宰,有着各自的辉煌与功绩,也有着各自的故事与传奇。
    在这里,历史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变得鲜活而生动。
    大殿内铺设的是专门为皇家烧制的地砖,也就是俗称的“金砖”
    ,光滑平整,散着独特的光泽。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光斑,更增添了几分神圣的氛围。
    环顾四周,无论是殿顶的梁枋,还是墙壁上的彩画,都显示出皇家建筑的尊贵与气派,属最高规制,只有宫殿、陵寝和皇家御准的建筑才能使用这种形制。
    在景德崇圣殿东西两侧的配殿中,祭祀着伯夷、姜尚、萧何、诸葛亮、房玄龄、范仲淹、岳飞、文天祥等79位历代贤相名将的牌位。
    他们是历代帝王的得力助手,为国家的繁荣与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看着这些牌位,心中不禁涌起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