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北京凤凰岭


    北京凤凰岭自然风景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凤凰岭路19号,距天安门51千米,距颐和园千米,总面积1o62平方千米,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凤凰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早在金章宗时期,这里就曾修建“八大水院”
    ,其中山上的“圣水院”
    在金国灭亡后被荒废,明弘治年间旧址被改建为“端云庵”
    ,如今仅存砖塔和庙门等部分遗存。
    圣水院原是金章宗的列行宫,称黄埔寺,又名圣水院,后荒圮。
    明宣德年间,太监尹凤沿遗址向南继续修建寺庙。
    弘治年间改称明诏洞。
    圣水院的建筑多依自然山势而建,与周边山水融为一体,体现了古代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虽历经岁月沧桑,现仅存部分遗址,但仍可从残垣断壁中感受到当年的建筑规模和精巧工艺。
    相传这里的泉水具有神奇的功效,被视为圣水,能祛病消灾,因此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朝拜。
    八大水院中的其他七座水院分别为清水院(大觉寺)、灵水院(栖隐寺)、香水院(妙高峰法云寺)、金水院(金山寺)、双水院(双泉寺)、白水院(法云寺)、潭水院(香山寺),它们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北京西山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
    风景区内的龙泉寺最早建于辽代,是京西北一座集佛教、道教、地方宗教于一体的文化胜地。
    传说继升和尚经常在此练功,多次看见赤链金蛇在陪伴相随,龙泉寺因此而得名。
    寺内有诸多古迹,如建于清代的继升和尚塔,全花岗岩石打凿而成,塔高约78米,造型独特。
    龙泉寺在元、明、清时期屡有重修,清朝灭亡后,历经抗战和民国时期的内战,大部遭圮毁,至八十年代时仅余少量房屋被改作民居,九十年代中期得以重建。
    此外,南线还有金章宗时期的京西“八大水院之一的黄普院,以及北京最大的石上塔“金刚石塔”
    和最古老的佛教造像“北魏石佛”
    等古迹,这些都见证了凤凰岭深厚的宗教文化和历史传承。
    黄普院即圣水院旧址,明弘治年间旧址被改建为“端云庵”
    ,如今仅有砖塔和庙门等部分遗存。
    黄普院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以砖石结构为主,保留了辽金时期的建筑特色。
    院内的砖塔造型独特,是研究古代佛教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传说黄普院曾是一位高僧的修行之地,这位高僧在此修炼多年,最终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其事迹在当地流传甚广,为黄普院增添了神秘色彩。
    金刚石塔位于南线景区的瑞云庵山门旁的金刚石顶上,为青砖码砌六角七层密檐式塔,塔高约2米多。
    瑞云庵原为金代章宗皇帝的北京西山“八大水院”
    之一的黄普院,此塔以“金刚石”
    命名,景致特别,且有诸多相关传说。
    北魏石佛是北京最古老的独体造像,位于南线景区。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