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抵达香港与转移视线(第2页)
人力车夫赤脚拉白人客,车费需以英语“thankyou”
乞讨。
《华人夜间通行法》限令华人晚9点后无证不得外出,警察以煤油灯查“良民牌”
,违者罚扫街道三日。
三合会和合图成员在油麻地果栏收“保护费”
,切口“三八廿一”
声中被拒,匕插木瓜示威。
孙文兴中会成员混入《中国日报》报馆,印刷反清檄文,暗藏于茶叶箱经澳门转运内地。
圣约翰座堂的管风琴奏《赞美诗》第篇,英籍主教为阵亡水兵主持葬礼,墓碑刻“为女王与文明而死”
。
黄大仙祠的善信挤抢头炷香,解签佬低语“白虎压青龙,宜避北方兵祸”
,暗指八国联军之乱。
水坑口妓寨的广州妹唱《客途秋恨》,葡萄牙水手掷银元点陪,龟婆高呼“打水围(陪酒)加收半毫”
。
大笪地夜市露天戏棚演《六国大封相》,小贩叫卖凉茶“廿四味清热祛湿”
,乞丐以火炭画地书“乞食辽东”
。
湿热盛夏的午后雷雨倾盆,中环排水渠漫溢,湾仔木屋区泥流冲垮棚户;日落时铜锣湾避风塘泛起鱼鳞云,疍民摇橹唱咸水歌:“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大会堂钟楼敲响《威斯敏斯特钟声》,更夫却在荷李活道打梆报“戌时三刻”
,时光在割裂中流淌。
王月生从上海前往香港的途中,后世仍然有人在为他于前世的胡作非为头疼不已。
还是熟悉的地方,还是熟悉的二人。
冯小姐抱怨道,“领导,这个死人就会给我们惹麻烦。
那个万生石塘屿的事情越闹越大,现在还无数网民拿明朝朱瞻基赐名、明末张杰绪在岛上建国、上世纪8o年代岛上华人占8o来说事要求自古以来。
问题是还有人拿2o15年11月12号外交部言人和2o2o年1月8日外交部言人的两次答记者问里关于纳土纳群岛主权归属的表述说事,甚至断章取义上升到卖国的地步。
我们已经删了无数贴了,也一个劲地给话题降温减流,可是现在有点堵不胜堵的感觉了”
。
“堵不如疏嘛。
你们想办法爆个别的热点分散一下大家注意力嘛。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