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等离子风暴与岛礁魅影
“零号实验室”
的牌子在哈工大国重楼里亮得晃眼。
陈默感觉自己像被劈成了两半。
一半泡在“海影”
项目组。
南海舰队的实战捷报如同给项目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海军装备部的订单意向雪片般飞来。
但陈默很清楚,部队试用才是真正的“大考”
。
他带着团队像绣花一样,对着批交付部队的三个“蜂群中队”
进行最后的“精修”
:优化起落架密封件以杜绝那微小的渗漏风险;升级水下声学浮标的通信协议,在低带宽下榨出更多信息量;为“小牙签”
激光导引头编写更智能的目标识别和抗干扰算法。
同时,还要编写厚得像砖头一样的《“海影”
系统操作维护手册(士兵友好版)》,确保那些习惯了操枪弄炮的水兵兄弟们,能顺利“驯服”
这群高科技“小蜜蜂”
。
另一半则深陷“零号实验室”
的“等离子风暴”
里。
五院派来的专家们水平是真高,要求也是真变态。
他们带来的“极光快递标准版”
地面模拟平台图纸,复杂程度让王浩天天哀嚎“这玩意儿造出来能直接烤全羊了”
。
李思远则完全沉浸在了算法的深渊里,头以肉眼可见的度变得油腻稀疏。
陈默白天处理“海影”
的事,晚上就抱着钱老的手稿复印件和《高温等离子体物理导论》啃,试图在专家们讨论“非平衡态磁流体动力学对鞘套振荡模态的影响”
时,能勉强听懂个大概,再适时抛出自己那些“土味”
却往往直指核心的缝合脑洞。
“陈默,你这个‘特征绑定’的核心思路是对的,”
五院的等离子体大佬张工在一次讨论后,难得地给予了肯定,“但真实再入环境下的等离子体湍流,其瞬态特征的随机性和关联性,远比你那个‘乞丐版’复杂。
我们需要找到更普适的‘特征锚点’,可能是某种统计规律下的能量分布,或者是特定振荡频率的耦合……”
张工在白板上写下一串让陈默眼晕的公式。
“张工,”
陈默揉着胀的太阳穴,硬着头皮提出想法,“咱们能不能……别总想着‘预测’它?咱就‘守株待兔’行不行?把接收端的‘耳朵’(特征提取算法)练得贼灵敏,甭管等离子体怎么抽风,只要它出现任何一个我们预设库里的‘特征形状’,我们就同步打一个极短脉冲标记它!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