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o章 朱衣夜审


    三更的梆子声从御史台高墙外飘来,陈砚秋腕间的伤口仍在渗血。
    血珠滴在青砖地上,竟不扩散,而是凝成一颗颗浑圆的墨珠,在月光下泛着青黑的光泽。
    他抬头望向刑堂正中的朱衣人——那人背对大门而立,猩红官袍上绣着的不是寻常的云雁补子,而是用金线密织的《璇玑图》,八百四十一个字在烛火中明灭不定。
    "
    陈举人可认得此物?"
    朱衣人未转身,只将一方玉匣推过案桌。
    匣中盛着的不是预想中的血肉,而是半块干涸的墨锭——墨身裂痕处露出几丝银光,竟是嵌着无数细如牛毛的活字!
    陈砚秋的指尖刚触到墨锭,怀中的银印便剧烈震颤起来,印文"
    子时三刻"
    四字正逐渐融化成血水。
    "
    李廷珪墨,南唐贡品。
    "
    朱衣人突然轻笑,"
    掺了雷州陨铁粉,写出的字能蚀骨入髓"
    烛火猛地摇曳。
    陈砚秋这才现,刑堂四角立着的不是寻常灯架,而是微缩的水运仪象台——铜铸的浑天仪中央嵌着婴儿头骨,骨缝中流淌着水银,构成二十八宿的轨迹。
    而本该放置"
    璇玑玉衡"
    的位置,卡着一截人类指骨,骨节上刻着"
    同文"
    二字。
    "
    文雁回临死前说了什么?"
    朱衣人终于转身,脸上戴的却不是官帽,而是一张用《淳化阁帖》残页糊成的面具,王羲之的《兰亭序》"
    永和九年"
    四字正好盖住双眼。
    陈砚秋的剑尖挑起案上墨锭。
    干墨碎裂的刹那,数百个骨活字暴雨般射向四周,在墙面钉出《春秋》僖公二十八年的经文。
    但"
    天王狩于河阳"
    的"
    狩"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