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都江堰谋


    岷江的水汽混着初冬的寒意扑面而来,陈砚秋站在离堆之上,望着脚下奔涌的江水在鱼嘴分水堤前被一分为二。
    远处的宝瓶口如巨斧劈开玉垒山,将湍急的洪流驯服成可供灌溉的涓涓细流。
    这本该是李冰父子留给后世的水利奇观,此刻却让他脊背生寒——江心新筑的沙洲上,数十名工匠正在夯土垒石,修建一座从未见于官牒的堰坝。
    "
    那不是官堰。
    "
    孟九皋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老儒生拄着铁尺,衣襟上还沾着锦官城鬼市里的蜀锦丝线,"
    看见卧铁上的铭文了吗?"
    陈砚秋眯起眼睛。
    在都江堰岁修埋设的"
    卧铁"
    旁,果然竖着根新铸的铁柱。
    寻常卧铁上刻的多是"
    深淘滩低作堰"
    六字诀,这根铁柱却密密麻麻铸满小字。
    他踩着湿滑的卵石滩靠近,铁柱上的水珠突然滚落,露出底下被刻意掩盖的铭文——
    嘉佑三年成都府科银兑水利捐三百两
    嘉佑四年绵州解额折银二百两充堰工
    嘉佑五年
    铁柱下半截还缠着几缕暗红色的丝线,正是锦官城鬼市里用来织造作弊衣物的"
    双经锦"
    。
    陈砚秋用指甲刮了刮铁柱表面,指缝里留下青灰色的粉末——是官银熔铸时掺入的防伪朱砂。
    "
    杜家把科举银重铸成了堰铁。
    "
    孟九皋的铁尺突然敲在石滩上。
    尺尖掀开一片卵石,底下露出半截被江水冲刷得亮的银链,"
    不止如此"
    老儒生弯腰拾起银链。
    这并非寻常饰,而是一种精巧的衡器——每节链环内侧都刻着蝇头小字,串联起来竟是《周易·系辞》的片段。
    链梢挂着枚枣核大小的银坠,形制奇特:上半截是标准的"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