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第4页)


    “回大王,我家里自己养的有猪,不愁酒糟去路。”
    赵元俨连连点头:“这倒是条路子。
    今日找你来,也是为我家蒸酒。
    只是看你是个读书人,怕耽误了你的学业。
    既是曾经发下愿心,那便另一回事。
    明日我去菩萨面前,也发一条愿,比你原定比例多买一些米,煮粥施舍出去。
    此是好事,不知你意下如何?”
    杜中宵拱手:“大王有此善心,自是好的。
    我在京城还要待些日子,为大王蒸酒也没什么。
    只是大王要多差些下人来做帮手,我在一边指点,不能误了读书。”
    “好,那便如此说定。
    我这里专一拨出一座院落,做你书房,其他的都听你吩咐。”
    想了一想,杜中宵又道:“说起蒸酒,朝中苏舍人的小官人与我投缘,这几日一起读书,蒸酒的事情他最清楚。
    我在京城不能久待,此事废弃了可惜,便想把如何蒸酒写成册子,献与朝廷。
    此册子是苏小官人与我合写,不如大王让他与我一起,就在大王府中把书写成。
    替大王蒸完酒后,便把蒸酒的册子献上去,从此由朝廷来做这件事,岂不是好?”
    赵元俨一怔:“你愿把此法献与朝廷?如此岂不坏了你家衣食?”
    杜中宵笑着摇了摇头:“现如今许州只能由我家蒸酒,一州之地,足够全家吃穿不愁了。”
    赵元俨痛快点头:“你有此心,朝廷必有重赏!
    好,这几日你便在我家蒸酒,要些什么,尽管说与府里管事。
    我助你做成此事,也是为朝廷做事。
    西北战起,此时朝廷正是用钱的时候。”
    听了这话,杜中宵心中一动:“烈酒与平常的酒不一样,放得时间长了也不会酸败,最利于长途贩运。
    若是朝廷制酒,便可从京城运到西北去,省了前线粮米。”
    赵元俨听着有意思,问杜中宵具体如何操作。
    此事说来简单,不独是京城有酒糟,从京城到西北有许多州军,都各自酿酒,酒糟无数。
    如果把里面的酒蒸出来,用大缸运往西北,数量相当可观。
    此时西北前线,酒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每年耗费大量粮食。
    前线的粮食可不是内地可比,运一斗到那里,路上要消耗数斗。
    如果用酒糟中蒸出来的酒代替,每年可以节省大量军粮。
    此事是杜中宵一时兴起想出来的,赵元俨问着,自己也觉得非常可行。
    现在沿边三路,每一路都积攒了大量酒糟,数目非常可观。
    因为无法处置,有的向地方摊派,还惹出官司。
    赵元俨对西北战事久拖不决,朝廷经费紧张,连带自己生活也受影响大为不满。
    有个让前线减少军粮损耗的由头,把自己这几年少发的公使钱补上,也心安理得。
    越想越觉得此事可,赵元俨把府里管事的杜主管唤来,当面吩咐,让他帮着杜中宵蒸酒。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