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红薯(第2页)


    稍微想了想,宋阳脑子里出现了竹鼠,也找到了吃竹鼠的第一个原因——心情好。
    蜀地的人把竹鼠叫竹鼠子、吼子或者娃,它的肉很嫩,很好吃,是蜀地的一道好菜。
    回想过去,竹鼠曾经在河北北部,到陕西汉中一带都有,后来因为气候变化,慢慢往南迁移,最后在长江流域大量繁殖。
    每当遇到天灾粮食特别少的时候,竹鼠到处都是,秦陕一带的灾民都靠抓竹鼠度过艰难的日子。
    米仓山属于大巴山,在川陕交界的地方,大巴山属于秦巴山系,而秦巴山系是秦岭这个大地脊梁、南北分界线的山系的一部分,这里正是竹鼠经常出现的地方。
    竹鼠,可以说是山里最容易抓到的野味,也是不可错过的美味。
    想到这里,宋阳兴奋地下楼。
    现在太阳刚升起不久,山里人一般一天吃两顿饭,离吃早饭还有时间,今天也没什么事,趁着这个机会,去山里抓几只竹鼠回来,让全家人晚上能好好吃一顿,也是一件开心的事。
    楼板上传来的咚咚咚的脚步声让在火塘边用铁鼎罐煮红薯的李嘉怡抬起头看向楼梯口,看到宋阳下楼,她用火钳从柴火里拿出两个烤红薯:“宋阳,红薯烤好了,快来吃。”
    宋阳走到火塘边看了看,随手拿起一个很热的红薯,一边拍一边吹,把上面的草木灰弄掉,用指甲快地刮掉烤焦的皮,然后剥开红薯皮,露出黄里透红的瓤,诱人的香甜味道飘了出来。
    说实话,宋阳对红薯,有小时候特别的记忆,可以说是又爱又恨,心情很复杂。
    在心里,他其实很讨厌红薯。
    红薯是高产的作物,在蜀地,一亩能产三四千斤,以前是应对饥荒的选。
    早些年,春天和夏天经常闹饥荒,差不多半个多月,那时候吃的基本都是红薯干磨成粉,加上当季的野菜或者蔬菜做的糊糊。
    到现在,红薯和玉米一起,还是家里的主要粮食。
    山里的土地不好,地方小,没有后来的高产种子和化肥,自己留的玉米种子产量很低,但是红薯很容易生长,而且长得很大,能弥补玉米产量的不足。
    至于大米,别想了!
    红薯干因为切片晒的时候没削皮,也没仔细把坏的地方和虫眼去掉,都有一点苦味,虫眼那里甚至还有泥巴,吃起来的感觉能想到有多不好。
    但是那个时候,能有吃的就不错了,哪敢挑,挑了就只能挨饿。
    不光这样,宋阳还吃过很长时间的红薯藤。
    红薯藤就是红薯长在地上的叶子和茎,后来的城里人可能很多都没见过。
    在蜀地,红薯藤一直是用来喂猪的,人很少吃。
    但是为了省粮食,妈妈王静雅会把家里五分自留地的红薯藤割回来洗干净,在锅里煮一下捞出来切碎,和用一点菜籽油炒过的泡酸菜、泡辣椒、泡姜一起炒,当菜吃。
    吃了这样的红薯藤,不到一个小时,宋阳就觉得肚子很饿,嘴里一直流口水。
    现在家里穷,不像后来,人们吃红薯大多是为了调节饮食、追求健康或者换个口味。
    而现在,不光白天吃红薯稀饭,晚上也是清水煮红薯片汤,经常连玉米面都不加,就拌着泡酸菜,实在是不好吃。
    宋阳特别不喜欢红薯,以至于家里受灾后,就算生活不好,他也有十多年不吃红薯。
    也许因为红薯和苦难有关系,在巴蜀,“苕”
    是个不好的词,骂别人“苕”
    ,就像是说别人笨、落后、土气。
    但是现在,看着这在柴火灰里烤的红薯,他又想起,这份香甜,也曾经给他带来很多美好的回忆,过了这么多年,竟然有点怀念,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