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三分(第2页)


    翌日。
    日头明亮。
    书堂院,方夫子的屋内。
    陆静渊扶案而书。
    一旁方夫子看着陆静渊写的,微微拧眉:“你这个条条框框的,学的你家娘子的?”
    “是。”
    陆静渊沉吟:“昨夜学生仔细看过,现如此行事,事半功倍。”
    方夫子颔:“不错,这和文帝后传下来的治政之法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帝后?”
    陆静渊道。
    方夫子道:“你可知政务之事,如民生,军务,吏治等等千头万绪,虽各有六部,可仍少不得多有掣肘,怠政务而行惰。
    故而文帝后就定下了此政,各部主官年初以五十条例为限,拿到大朝会上论证,六部同坐,以快慢大小为顺,长则五年之内必要见果。”
    “史书上言,这大朝会一开就是七五日之久,每逢此时,众主官无不是苦不堪言,可文帝后在位时,大乾日新月异,年年昌隆,如今百年已过,朝中仍有大朝会,虽也是七五日之久,但各部也不过二十例条。”
    陆静渊明白。
    如今和当年文帝后时早已不能同日而语。
    不然父亲也不会……
    陆静渊眼眶微红。
    方夫子见状,话锋一转:“那小娘子之法,就是如此,环环相扣,层层不断,虽看似天马行空,但最后合到一处,就是浑然天成。”
    “历来棋艺心术高明者也能做到如此,可总归寥寥,可有了这个法子,就都是佼佼之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1章三分(第22页)
    “夫子。”
    陆静渊道,“这是太傅家中所传?”
    方夫子沉吟:“不像,没听过,至少我在京都从不曾听闻太傅家里有如此做事之法。
    或许是学自其父。”
    陆静渊问:“南武城知州,苏苕轶?”
    方夫子颔:“我见过她父亲,读书之多不逊于我,太傅原本想要自己的儿子留在京都,最多了一任地方官,就回去直上六部要员之位,可他偏就留在地方不回,说服不了太傅就直接上折子禀奏陛下,太傅因此很是恼怒,扬言索性就不要回京了,我辞官时,苏苕轶就已经是知州了,据说颇有政绩。”
    方夫子辞官六年,也就是说这些年都没有升迁。
    陆静渊心头一动:“夫子以为朝中谁和太傅政见不合?”
    方夫子问:“你是说鸠占鹊巢,是因如此?”
    “或许。”
    陆静渊道。
    方夫子瞥他:“令尊就是其中之一。”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