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你不卖我还不吃了呢(第4页)


    “将麦粉和成面,是宿麦最好吃的一种制作方式。”
    “研磨成粉之后,原本无法下咽的宿麦,就会多出很多种烹制的方式……”
    “但这,来都来了,是吧……”
    还是大惩小戒?
    “当今皇三子,不才,方获封为临江王不久。”
    “肯定有人要问:太子宫的平价粮,还卖不卖了?”
    炉子里传出来的麦香味,源头应该就是这些面饼。
    有豆,有稻,有杂草、野菜;
    自然,也有麦。
    甚至就算是这样,老者也还是觉得:为了将那坚硬无比,又无甚滋味的麦粒,变成手中这样的面饼,太子只怕也没少花费心思。
    “老丈说的哪里话?”
    相比起前两个部分,这第三部分,明显更热闹了些。
    有人将面揪成了片;
    先是闻了闻:嗯,很香!
    ——太祖高皇帝年间,关中粮价鼎沸,粟价足足八千钱一石!
    百姓民吃完野菜吃树皮,吃完树皮吃墙土——土都没得吃了,便不得不易子而食。
    刘荣也随之转过身,踱步来到流水线最上方的位置。
    只是这麦的滋味,实在让人难以恭维不说,以麦粒直接蒸熟的麦饭,一不好咀嚼、二不好下咽;
    随着刘荣话音落下,夹在刘荣和太子宫正大门之间的那条‘流水线’,便开始了有条不紊的运作。
    ——怎么可能嘛
    人类能嚼的动,还嚼的如此轻松的,怎么可能是宿麦?
    相信这面饼是宿麦做成,不是因为老者是个好骗的人,而仅仅只是‘太子储君’这个招牌的信誉。
    而后,这五人便开始了截然不同的动作。
    第二日、第三日,刘荣依旧重复着第一日的行动:演示流水线,制作各类面食,然后免费分‘品尝’。
    “这才把售粮棚搬去了东市外,把太子宫外的售粮棚,都改成了面饼炉。”
    “不要钱不要钱”
    或者应该说,如今关中,但凡是上了年纪的,经历过太祖高皇帝一朝的老人,都不会对这种相对常见的粗粮、劣粮感到陌生。
    保护太子?
    “但也不急着去;”
    那今年秋收之前,关中,又要饿死多少人呐……
    抬头便见太子荣,此刻正站在一排‘流水线’前,对围观众人环一拱手。
    而后,便见老者小心翼翼的抬起手中,那缺了一角的面饼,皱眉轻声问道:“这面饼如此香甜,当是加了不少香佐之料?”
    “不是,让寡人进去啊!”
    “说出来,大家伙都不愿意信——就是这磨,能把过去难以下咽,不到饿死的份儿上,都没人愿意吃的宿麦去壳、脱粒,再研磨成粉。”
    ——太祖高皇帝年间的那次粮荒,最先被百姓民选做口粮替代品的,是除粟之外的各式杂粮。
    说话的功夫,刘荣也已经抬起脚,来到了流水线的第二部分。
    “——老丈若是想买平价粮,也不过是几步路的事儿,走一趟东市便有。”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