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分取平遥意显然(第2页)
吾等若能坚守,必能迎来转机,不负陛下厚恩。”
王行本等将无话可说,只得应诺。
尧君素收拾好了情绪,按住王行本的胳臂,站将起身,挺直腰板,望向城外回往营中的吕崇茂等,决绝之色浮於其面,下令说道:“各部严阵以待,不得有丝毫懈怠。
我与公等同生死,誓守此城。
贼兵虽众,我城坚粮足,不足畏惧!
其若来犯,盼公等奋力迎击,勿堕我军威!”
他一一地看过王行本等,激励说道,“公等忠义,天日可见!
愿与公等千秋之下,青史之上,名为今人知,行为后世敬,方不坏吾等六尺之躯,大好男儿!”
王行本等将拜倒在地,应道:“愿从明公之命,誓死守城,不坏声名。”
尧君素望向城东、城北的原本唐军营地,现在的汉军营地,只见营中人影攒动,营外成群的民夫正在赶制攻城器具,显是劝降不成之后,汉军就要对蒲坂城展开进攻。
这城,他知道,恐怕是守不住了,但投降?他绝无这个打算。
仿佛杨广的相貌,浮现在汉军的营地上空,其威严的面容与昔日对他的信任交织,令他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壮,化作他不肯屈服的力量。
千余封箭书,怎可能尽数收毁?
一夜之间,吕崇茂所射到城头的箭书内容,传遍了守卒军中。
识字的还好些,知道箭书所言,不识字的,听别人转言,再往外传,不免夸大。
传来传去,传到末了,竟成不仅杨广已死,长安、洛阳也都已被攻陷,甚至说李渊、李密、李善道俱已称帝,李善道此次率来攻打河东的兵马达百万众,河东诸郡除了蒲坂,亦已尽陷,军心大乱。
望楼中向尧君素表过态的诸将,无不惊乱焦虑,三三两两,私下串联。
郡府、县寺的吏员们,特别是识得吕崇茂的,亦悄悄相聚,窃窃私语。
……
“大王,臣箭书射到城中,城内守卒、吏民,现必已是大乱!
敢问大王,何时攻城?”
射了箭书后的次日,也就是城中谣言四起的时候,吕崇茂积极地在帐中向李善道请示。
李善道笑道:“攻城的器具还没制好,尚需两日,再等两日,攻城不迟。”
“也好。
再等两天,料城内会更加慌乱,至时我军再攻,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吕崇茂点了点头,旋即又说道,“敢请大王,两日后攻城,臣愿领本部先攻,为大王效犬马之劳。”
城中守卒人心惶惶,谣言如瘟疫般蔓延,士气可想而知,定然一天低过一天。
这蒲坂城尽管坚城,两天后攻之,攻下应当不难。
吕崇茂请令先攻,系是欲争打下蒲坂的头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一章分取平遥意显然(第22页)
一个合格的主将,需要不分亲疏远近,公平地给部将立功的机会,而且蒲坂守军的士气之所以大落,也有吕崇茂的功劳,李善道没有拒绝他,允诺说道:“两日后攻城,就劳将军先攻!”
吕崇茂大喜,辞拜而出,便赶紧去准备攻城事宜,调度兵马,检查器械,以保马到功成。
蒲坂城,按目前的态势看,两天后攻城,城破已成定局,不需要再过多的考虑。
吕崇茂离开后,李善道拈起案头的几道最新军报,心思转到了其它战线的状况上。
……
军报分别是蒲坂渡口、绛郡、刘黑闼部、刘武周部的情况。
蒲坂渡口方面,苏定方昨天上午,在窦建德渡涑水前后,呈来了急报:对岸的蒲坂西渡,开来了一支唐兵,约数千众,打着的是王长谐的将旗。
蒲坂西渡,苏定方还没来得及遣兵去占,但东渡已被苏定方牢牢占住,却最起码短时内,不必担忧唐军经蒲坂而入河东。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