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赏月(第3页)


    他来回踱步,不停地眺望远方,看似胸有成竹,实则慌得一批。
    等等,李拜三突然想起那千古第一诗词。
    这词据说曾被某些别有用心之人拿来中秋赏月,泡妞把妹。
    此时,李拜三转身朝着祝卿安的方向走了几步,走到距离她三米左右便停了下来。
    “是不是没有灵感呀?别着急,慢慢酝酿。”
    祝卿安劝慰道。
    “已经好了,现在开始。”
    李拜三抬头挺胸,遥望夜空,单手指月,声情并茂地娓娓道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合似在人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可能细心的朋友看到此处会有疑问。
    李拜三口中的诗词不正是苏轼的千古第一词牌——水调歌头嘛,怎么好像少了中间的那一部分。
    的确如此,由于李拜三当年只记住了这词的开头和结尾,忘记了中间的那一部分,所以此刻也只能如此。
    这也充分应证了那句老话:书到用处方恨少,泡妞临时抱佛脚。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祝卿安不停地轻声低语,如痴如醉。
    祝卿安突然抬头,含情脉脉地看向李拜三说道:“这么好的一词有没有名字呀?”
    “当然有了。
    这词的名字我已想好,就叫:水调歌头·赠祝卿安。”
    李拜三持续升温。
    “啊!
    啊”
    祝卿安已经难掩心中激动之情。
    这时的祝卿安早已意乱神迷,不能自已。
    只见她一手捂嘴,一手勉强支撑侧卧于地。
    此时的她不仅醉了,而且还是已经达到酩酊大醉的那种程度。
    这就叫:话不醉人人自醉,等闲抱得美人归。
    李拜三见火候恰到好处,知道现在已是最佳时机。
    他连忙快步上前,将祝卿安从地上扶起并且贴心地替她整理了一下褶皱的衣角。
    接着李拜三把一条毛毯垫在祝卿安的身下,然后,他又将另一条毛毯重新披在祝卿安的身上。
    如果此情此景非要加一个侧写,那便是:郎有情来妾有意,天作之合两相依。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