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皮岛胭脂劫
统帅永远要具备前的战略眼光。
明、清、朝鲜、日本,这四个地方的战略支撑点就是旅顺。
占据了这里,就等于牢牢抓住了这四地的死穴。
李长风敏锐地察觉到旅顺在整个战略布局中的关键地位,毅然决然地将目光投向了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
在成功掌控旅顺后,他立即展开了大规模的建设工程,决心将其打造成一座坚不可摧的海上堡垒。
李长风修建的要塞乃是一座巨大的棱堡,其设计精妙绝伦,融合了当时最先进的防御理念。
棱堡的外墙由厚实的巨石与特制的青砖筑成,墙体高达数丈,表面光滑,难以攀爬。
每隔一段距离,便设有了望塔与射击孔,士兵们可在内部安全地观察外部动静,并随时对来犯之敌进行攻击。
堡内通道纵横交错,宛如迷宫,不仅便于士兵们快机动,而且在遭受攻击时能够有效地分散敌军火力。
与此同时,李长风还在要塞周边构筑了多个炮台。
这些炮台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要塞的各个方向,配备了从海外引进以及自行改良的先进火炮。
每一尊火炮都威力巨大,射程远、精度高,能够对远距离的敌军船只和陆地部队造成毁灭性打击。
炮台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火力网,无论是来自海上还是陆地的进攻,都将遭到猛烈的炮火拦截。
李长风夺取旅顺口并打造如此坚固的要塞,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军事战略角度来看,旅顺地处辽东半岛南端,扼守渤海海峡,是威胁京津地区的一把利刃。
李长风占据旅顺后,等于在大明的北方的心脏上插了一把刀,而满清想再次轻易南下,威胁京城,必将面临后路被断的危险。
以旅顺为依托,李长风可以随时派遣水师出击,骚扰四地的海地区,打乱其军事部署,使各方都被掣肘。
而且,旅顺要塞作为一个强大的军事据点,能够对满清的侧翼构成直接威胁,让满清如鲠在喉,夜不能寐,寝食难安。
从经济展角度而言,旅顺拥有优良的港口条件,是东北地区重要的贸易枢纽之一。
李长风控制旅顺后,可以大力展海上贸易,与国内外各地进行通商往来。
通过港口运输,能够将内地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特产运往海外,换取大量的财富和战略物资。
同时,也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促进地区经济的繁荣。
贸易的展还将带动周边地区的商业、手工业和农业的展,为李长风的势力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支持。
在政治影响力方面,李长风成功夺取并巩固旅顺,极大地提升了他在国内的威望。
百姓们看到他能够收复失地,保卫家国,对他的敬仰和拥护之情日益高涨。
在朝廷内部,李长风的话语权也因这一壮举而得到增强,使得他在与崇祯皇帝以及其他大臣的博弈中,拥有了更坚实的筹码。
崇祯九年腊月初八,皮岛。
渤海湾的寒风裹着细雪,将皮岛港口的冰碴刮成刀刃。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