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有事找藤真


    【】c0,更新快,无弹窗!
    大食堂采用的塑料大棚,严格来说,应该叫钢构大棚。
    夯实基础,埋设桩柱,焊接主梁,浇筑混凝土,再焊接顶棚。
    结构简单,施工迅,内部空间高大宽广,整体类似大型厂房。
    并且可以安装负压式通风机、喷洒式消防设备等等。
    在这种环境中。
    自助形式的取餐,流水席一般的就餐,堪比五星级大酒店的各种菜品和瓜果供应,以及滚筒式餐具清洗消毒机、摆满各种自取饮料的冷藏柜、接送员工上下班的各类轨道车……
    一顿饭的功夫,完美呈现了什么叫现代化农业大厂。
    并且。
    第一批员工犹如潮水一般,来了又走,紧接着第二批员工闪亮登场,旋即第三批、第四批……
    大食堂就像经历了一场又一场轮回,等这一切平息,地面依旧整洁,桌椅依旧规整,就连空气都是清爽如新。
    仿佛什么都没有生过。
    潍城的贵客们,在角落里吃过午餐,目睹了大食堂的运行之后,相顾无言。
    虽然三元农业在字面上依旧是股份制民营企业。
    但涵盖多个乡镇,甚至囊括多个山区的厂区,以及高达上万名的股东,表明三元农业早就在官方的默认下,变成了类似集体所有制,又类似股份合作制的四不像企业。
    绝非正儿八经的民企。
    对比民营和个体户扎堆的寿光,其拥有遥遥领先的统筹能力,各部门之间又拥有非同一般的协调能力,可以说,这是一种制度优势。
    而寿光肯定做不到这般。
    因为贫穷的农户愿意吃大锅饭,富起来的个体户肯定不愿意。
    潍城总管暗中叹口气,一边感叹老董走了狗屎运,遇到了余三元,一边转移话题:
    “余董,虽然贵司的农产品,大部分被内部消化,但在市场上依旧有着相当大的供应量,比如三元餐厅、三元快餐,包括京城三环内,也遍布贵司产品。”
    “领导,我们不可能为了供应给贵方种子,缩减自身产品在市场上的占额,或者说,这是我们宣传三元品牌的一种方式,当然,十里营产品在市场的占额,非常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对贵方更不可能造成什么影响。”
    寿光负责人插话道:“确实没什么影响,但京城特供蔬菜,被廖鹏飞抢走了。”
    “哎,做买卖嘛,各凭本事。”
    潍城总管摆摆手,看向余阳,“这么说吧,种子,我要定了。”
    “嗯?”
    “潍城可以帮你种植600万亩大豆。”
    余阳闻言,陷入沉思。
    虽然自家在‘济水是否种植800万亩大豆’这件事上,获得了胜利。
    但目前国际市场上,玉米、棉花的价格,开始大幅度波动。
    这意味着世界粮商开启了另外两個战场。
    在这个时候,东方肯定会弃车保帅。
    也就是,放弃大豆,死守玉米和棉花。
    因此,上级给各地的指导意见,十有是缩减大豆种植面积,提高玉米和棉花的种植量。
    这样一来,自家手里只有500万吨大豆。
    参考465的出油率,自家最多获得25万吨三一豆油。
    而去年,东方豆油产出总量,约80万100万吨。
    仅从数据上分析,自家的产量是东方豆油总量的一倍,足够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