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英王要翻脸(第4页)


    那是真的有人家,因为这个徭役而搞得家破人亡。
    现在改成雇制,虽然是一个仁政。
    但是对于朝廷来说,雇佣工人就要花钱
    加急雇佣工人,工钱自然就会提高一些。
    再加上各个方面加急准备。
    哪怕燕京现在很有钱,也不敢轻易下这种决定。
    刘崧对此坚持己见,自然不肯听从。
    两人争执不下,最后还是要写奏章给朱瀚让朱瀚来解决。
    朱瀚当时叫一个无语,刘崧能够严格遵守他的命令,这点他很是欣慰。
    但是这家伙难道就没算过一笔账么?
    现在这个时候,铁路多修一公里,就能让粮食的损耗极大减少。
    这种时候,减少消耗也是救命的事啊。
    所以朱瀚直接大手一挥,让刘崧权利支援刘基关于扩大铁路建设规模的提议。
    虽然这些奏章都是快马加鞭送过来的。
    而且当时,朱瀚也还没有抵达大同,所以路上也没浪费多少时间。
    朱瀚刚刚批阅完奏章,之前离开的刘申弘,快步走了进来:“王爷,粮商们都已经到了。”
    朱瀚放下奏章,揉了揉眼睛这才站了起来:“走,跟本王去见见这些粮商?他们这是无法无天了,之前对本王的承诺,难道都不记得了?”
    大同府原来的知府衙门公堂,许许多多衣着华贵的粮商,脸上全都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悦。
    在这个几乎所有大同百姓都在饿肚子,吃不饱饭的时候,他们这些人却是满面红光,许多人甚至都胖了。
    在这其中,胖的最明显的,就要属刘氏商行的掌柜刘平安。
    之所以如此,自然是因为,刘家就是大同府的地头蛇。
    换成以往,这也没什么好得意的。
    毕竟,大同府地位置,还是相对比较偏僻的。
    以前紧邻着蒙古,算是对抗蒙古的第一道前线。
    后来朱瀚直接把蒙古给灭了,他们这里失去了屏障的作用,朝廷的对规模驻军撤走,日子反而比以前更加难过。
    虽然在不久之前,朝廷开始建造铁路。
    大同知府吴振,也曾经去亲自观摩过火车。
    对于英王能够制造出如此奇妙的奇技淫巧,也是惊叹不已。
    但是吴振这样的士大,对于经济之道,懂的实在太过粗浅。
    他们是不太能够真正理解,铁路会给大明带来怎么样翻天覆地的变化的。
    总之不管如何,在今天之前,刘家这种在大同府扎根的世家,地位还是相对不是那么高的。
    但是仅仅几天时间,这种情况就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为之前,在英王殿下面前表现积极,朱瀚给了刘家很多便利。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