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定大计(第3页)


    不得不说,曾布的军事水平还是很可以的,他也就是比赵俣提前个十几天到达雄州前线,便将前线这里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作为都统制,也就是前线总指挥,郭成在会议上言说:「今有一守一攻两条路可走。
    」
    郭成没有卖关子,他说:「若守,陛下退回京城,将大军分散于河北各重镇,坚壁戒严,收民清野,使敌人攻不得前,退无所掠,师老而气沮,选将出师,兵分四路,将辽军围而歼之,使其匹马不得归。
    」
    郭成此言一出,众将点头,这也是赵宋王朝一直以来对付辽军的办法,甚至可以说,当初宋军就是用这种方法打赢的辽军,促成的《澶渊之盟》。
    不过,如果选这条路,赵俣巴巴地来到了前线,一战没打,就又退了回去,他好说也不好听,关键,不是所有人都是这些宿将,明白这是为了击败辽军而做的战术撤退。
    换而言之,赵俣现在撤回去,在那些不懂军事的人看来,赵俣这就等于是怕了耶律延禧,之前的政治作秀,全都白弄了,赵俣的威望也将受到巨大的打击。
    这或许还会影响到赵宋王朝收复西夏。
    也就是说,单从战术的角度来看,可以选择这种打法,但要是从政治上来看,绝不能走这条路。
    赵俣没说话。
    见此,郭成看向种朴,示意攻的那条路由种朴来说。
    种朴见状,出列禀报导:「若攻,当将战线推前,一路开进白沟河一带,一路开进范村一带,趁敌人聚兵未稳之时,主动出击,以优势兵力分而击之,打乱辽军部署,寻机歼灭其有生力量,进而威慑辽境,迫使其不敢轻举妄动,为我大军收复西夏争取时间……」
    种朴言罢,会场内陷入一片沉思。
    此计虽险,却也是以攻为守的上策,若能成功,不仅能彰显赵宋王朝的军威,更能振奋民心,对辽国形成强大的心理压制。
    然而,其风险亦不言而喻,一旦战事不利,后果将不堪设想。
    另外就是,按照种朴的意思,宋军马上就得进入辽境,占据有利的地理位置,有率先撕毁《澶渊之盟》的嫌疑。
    这时候打仗,讲究个师出有名。
    若师出有名,就能争取人心支持,凝聚内部力量,树立自身形象,瓦解敌方斗志。
    反之则士气不振,民心难安,更可能招致天下非议,使大宋陷入内外交困之境。
    赵俣回头跟李琳商量了一下。
    李琳觉得,辽军还没有见识过神机军的厉害,很可能在第一次交手时,被神机军打个措手不及,进而吃一场大败仗,所以,以攻为守,未尝不是最好的选择。
    赵俣又跟曾布等人商量一番。
    不出赵俣所料,曾布和蔡卞支持攻,韩忠彦和苏辙支持守,最终这个主意还得赵俣拿。
    赵俣很快就下定决心:攻!
    赵俣让高永年丶范纯粹率领东辅军,刘仲武丶种师道率领神机前军,开进白沟河一带,寻求战机,以攻代守。
    害怕此战,二军无法协调,赵俣任命高永年为都总管,总管这一路。
    赵俣又让王赡丶张询率领西辅军,种师中丶折彦质率领神机后军,开进到范村一带,以攻代守。
    赵俣任命王赡为都总管,总管这一路。
    赵俣特意交代高永年和王赡:「你们只管打仗,打胜,有赏;打败,定罚。
    旁的自有文官替你等善后,不需你等操心……」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