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我来补岁贡


    在京都的日子,杨康很少过问朝廷的事。
    杨康相信现在朝廷有完颜洪烈和耶律楚材两位左右丞相辅佐,整个金国都会往好的方面展。
    耶律楚材每隔一段时间还会亲自到杨康府上,与杨康论治经略。
    这日耶律楚材又来到府上,谈到现在各国的形势时,杨康问道:“耶律先生,现蒙古势头正劲,周边小国都惧之,你如何看?”
    杨康如此问,是想看一下耶律楚材现在是否有信心面对强大的蒙古,或者有什么策略应对日益恶劣的周边环境。
    “吾觉得蒙古势头虽劲,然不足惧也。”
    没想到耶律楚材回答得十分坦然:“以前我对无信心,是因为我们金国自己。
    别看蒙古现在作战实力很强,但终究是没有文化底蕴,非能长久。
    我们只要抵御住他们的强攻,然后静观其变就是。”
    杨康点了点头,继续问道:“那耶律先生认为我们是否能顶住其全力攻击?”
    “能!”
    耶律楚材回答得十分坚决:“蒙古正面强攻我们,必走潼关,上次我们在潼关重创蒙军,更是损了成吉思汗一员大将不台。”
    耶律楚材继续分析道:“如果蒙古还是打算强攻我们金国,结果大致与上次相同。
    我担心的是蒙古不会再直接攻打我们,而是先灭掉周边小国,最后联合宋国孤立我们。
    如果蒙古与宋国夹击我们,则金国危亦。”
    “嗯,耶律先生说的很对。”
    杨康对耶律楚材的分析很是赞同:“对了,我们派往宋国的使者去谈得如何?”
    原来耶律楚材一担任左丞相后,就按照杨康的建议,派使者前往宋国,表达善意。
    同时也劝告宋朝,目前蒙古强大且野心勃勃,如果是宋金不联合起来,迟早要被蒙古逐步蚕食以至吞并。
    谈到宋国,耶律楚材微皱眉头,深深叹了口气道:“唉,靖康之耻对宋人的影响太深刻了。
    他们大部分官员都不能接受与我们联合,民间对我们金国的怨气更大。”
    “这个,也在我的意料之中。”
    杨康沉思了一会,说道:“不管怎样,就算宋国不帮我们,也不能让蒙古和宋国联合起来。
    还是要找到突破口,我想宋国上下那么多官员,总有人会明白我们和宋国唇亡齿寒的道理。”
    “他们何尝不知?”
    耶律楚材说道:“宋国竟然有官员说,他们对金国恨之入骨,即使他们宋国下午亡国,上午间也要联合蒙古先灭掉我们金国。”
    “愚昧!”
    杨康在心底狠狠地骂了一句:“一句不怕亡国,却苦了宋朝万千百姓。”
    耶律楚材继续说道:“现在还有个问题,宋国看我国势微,要断掉给我国的岁贡。
    知道这个消息,现我国朝廷上下十分愤慨,都进言要攻打宋国。”
    “万万不可。”
    杨康连忙说道:“如果我们此时去攻宋国,更会促使宋国向蒙古靠拢,如果他们合力分食金国,金国以何拒之?”
    “但是我们金国连年作战,国家收入锐减,朝廷本就已十分艰难,如宋国这又断岁贡,我等更是雪上加霜。”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